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
位置: 首页 > 创新成果 > 正文

刘红叶(博士研究生),顾延生* 等 环境学院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9), A 13,000-year peatland palaeohydrological response to the ENSO-related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Valley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19-04-10 08:08浏览次数:

2019年48日,《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在线刊发了我校环境学院顾延生教授团队题为《长江中游泥炭地13000年来古水文响应ENSO关联的亚洲季风降雨》(A 13,000-year peatland palaeohydrological response to the ENSO-related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Valley)的学术论文,该文为深刻理解长江中游地区湖沼湿地形成演化及季风水文驱动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历史时期以来,长江中游气候水文灾害频发,季风异常降水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水文格局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大气环流系统的复杂性及水文代用指标的匮乏性导致古水文重建困难重重。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雨养型泥炭地蕴含了丰富的环境、生态信息,现代监测表明泥炭地水位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因此,该泥炭地古水位重建对于理解区域季风降水、泥炭地生态演化及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具有参考价值。

水位作为湿地重要的环境生态因子,对湿地形成、生态演化及碳循环等具有重要影响,一直以来备受相关研究学者的关注。多年来,该研究团队以大九湖泥炭地植被生态水文调查与监测为依托,建立了大九湖泥炭地表土植硅体数据库,获得了现代表土植硅体——水位转换函数,为探究湿地植被生态响应环境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思路。依据将今论古的方法,利用钻孔沉积物化石植硅体组合定量重建了大九湖泥炭地自13000年形成以来的水位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大九湖泥炭地13000年来水位变化经历了2个长时间尺度的干旱期 (11500-9600 calyr BP7500-3000 calyr BP)3个长时间尺度的湿润期 (13000-11500 calyr BP9600-7500 calyr BP 3000 calyr BP-至今)。通过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文代用指标的综合对比,发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大九湖泥炭地水位变化不仅敏感地响应了长江中游地区季风降水变化,且与ENSO变化密切相关。该研究也同时证实了冰后期千年时间尺度上中国东部季风区水文变化的三极模态:即ENSO较强时,西太平洋副高南移,东亚夏季风较弱,梅雨带长期滞留在长江中游地区导致该区域相对湿润,而华南、华北地区干旱;反之,则长江中游相对干旱,华南、华北地区湿润。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5341877317)的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环境学院 2016 级博士生刘红叶,是我校与美国里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通讯作者为顾延生教授。

 

论文信息:

Title: A 13,000-year peatland palaeohydrological response to the ENSO-related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Valley

Authors: Hongye Liu, Yansheng Gu, Xianyu Huang, Zicheng Yu, Shucheng Xie, Shenggao Cheng

Source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Vol212, 15 May 2019, Pages 80-91

Available online8 April 2019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19.03.034